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时代幸福西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西宁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相关任务,坚持科技工作“三个面向”和创新驱动发展,紧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和构建绿色产业技术体系,编制了2020年西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现将指南印发,请按要求积极做好项目的推荐及申报工作。

一、申报须知

(一)申报说明

1.根据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自身需要,围绕科技计划功能定位,形成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民生科技专项四大类科技计划。本次指南针对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民生科技专项发布,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另行发布。

2.按照《西宁市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二十条(暂行)的通知》(宁科〔2019〕61号)要求,对申报流程进行了简化,对申报要求进行了调整。

3.市级科技计划今年首次面向中央驻宁科研院所和省级高等院校开放申报端口,加快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成果在西宁地区转移转化。中央驻宁科研院所和省属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单位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同一年度择优推荐项目数不超过3项。

4.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采用财政资金直接补助、后补助和分段补助等多种投入方式。企业牵头承担的科技计划项目,一般采用先立项后补助的方式予以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等事业单位承担的科技计划项目,采用直接补助和分段补助方式予以支持。

5.农业类项目支持农业科技公司申报,不再支持农业合作社申报项目。

(二)申报程序

       各申报单位应按照申报系统格式认真填写相关基本信息,严格按照管辖权限逐级进行网络申报、审核推荐。县(区)科研事业单位和企业应按单位注册地由所在的县(区)科技管理部门进行网络审核推荐;园区企业由所属各园区管委会经发局进行网络审核推荐;市级科研事业单位由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网络审核推荐;中央驻宁科研院所和省级高等院校可直接申报。

(三)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是本市区域内注册满一年以上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企业独立申报项目的,要求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申报项目的,应以企业为主体,与联合申报单位签有责权利明确的项目合作协议。

2.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申报重点研发与转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民生科技专项计划的项目负责人不限定项目负责人职称和学历,在相关领域和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即可。项目负责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优先予以支持。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申报单位的在职人员。

3.申报单位具有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和条件,有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做到经费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有自筹科研经费须做出承诺,并保证及时足额到位。

4.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享有良好信誉度,过去3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截止2019年底有应结未结和撤消项目等不良信用记录的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2020年度计划项目。

5.项目申报单位同期实施项目数不超过3项,项目负责人同期主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企业研发中心、医疗卫生与健康、重大科技专项不计入限项范围。)

6.产业化类项目申报主体应拥有与专项相关的前期研发成果,并具备项目实施的相关前置基本条件。

(四)其他要求

1.各级项目主管部门及推荐单位应严格按照本通知所规定的专项申报条件、指南范围要求,做好项目筛选和组织申报工作。在申报资料完整性与真实性、申报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科研诚信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有违反科研诚信和存在失信行为的科研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均不能申报或参与本年度专项。

2.网上提交申报资料时,须根据不同计划要求提交以下原件扫描件:

       (1)诚信承诺书。保证项目申报人、申报单位所提交材料真实可靠,承诺申报人和申报单位无不良信用记录,未纳入科研诚信、市场准入、个人征信、扫黑除恶等各级各类黑名单。

       (2)自筹资金承诺函;有生产经营活动的项目申报单位的应提供上一年度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

       (3)产学研技术合作协议。

       (4)项目负责人身份证明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5)项目管理处室判断须查新的申报项目,请申报单位在接到项目受理单位通知后提交有资质的查新机构出具的有效科技查新报告。

       (6)申报单位为规上企业的,要提供上一年度的《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项目情况》《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活动及相关情况》。

       (7)有军工生产资质的单位、已建立“两新”党组织的单位要提供相关印证材料,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项目支持。

3.各申报单位应按照指南确定的方向和路径进行申报,并在申报系统中按相应的指南方向填写各项内容,填写不清将不予通过审核。

(五)申报时限

       西宁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全年开放,建立项目储备库,每年分上、下半年两次集中办理项目出库。本次项目集中申报时间为:2019年9月9日至11月8日18时,在集中申报时间内提交的项目将于2019年年底办理集中出库,集中申报时间之外提交的项目进入项目库管理,将于2020年第一季度办理集中出库。请各单位严格按规定时限完成集中受理工作。

二、申报方式

(一)各项目申报单位须通过西宁科技大市场网站(网址:http://www.xntrm.tech/)登录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注册并登录申报。

(二)项目申报材料经网上形式审查通过后,须在申报截止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由系统生成具有二维码并加盖公章的文本材料一式2份(含附件复印件)至项目受理单位。

(三)联系方式

1.项目受理单位:西宁科技大市场 

联系人:杨全芬      3922116  13639753966

地  址:生物园区经四路22号生科创业园3期创新创业大厦

2.项目管理科室:

工  业  领  域:市科技局高新科    马艳萍    8230515

农村和社会领域:市科技局农社科    阿岩君    8230521

3.监督投诉受理:

市科技局办公室    冶启元    8230519

4.系统技术支持:    

周德印   13119780745   6152636

 附件:

      1.2020年西宁市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申报指南

      2.2020年西宁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计划申报指南

      3.2020年西宁市民生科技专项计划申报指南


附件1 

2020年西宁市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申报指南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促进我市研发成果的熟化和转化,重点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产业化、共性科技问题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及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区域产业创新发展。

一、支持重点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锂电、光伏光热、有色合金高新材料、特色化工、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和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组织技术攻关及科技成果应用转移,引领区域产业创新发展。

       围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针对西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对科技成果进行后续开发、应用、推广及产业化示范。促进军地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领域军民两用技术攻关、装备科研生产。

       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加强生态环保科研成果、绿色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速发展高新技术,推进传统行业的绿色、循环、低碳化改造升级。

       围绕农牧业全产业链,以特色种养殖为重点,建设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支持科技特派员围绕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二、支持方向

(一)新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光伏光热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支持晶硅材料的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支持智能晶硅材料生产、并网光伏电站系统效率管理及监控等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加强检测技术研究、产品质量标准制定,推进光伏产业发展。

2.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及清洁能源示范应用

       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网技术、低成本高效率太阳能光伏组件、热发电系统、高比例消纳的压缩空气储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多能源互补热电联产、偏远地区新能源供给及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系统示范研究。

(二)新材料开发与制备技术研究及应用

1.锂电产业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支持优化动力锂电池材料制备工艺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研究隔膜、电解液和电池检测回收等配套产业产品关键工艺技术,加强锂电产业检测技术研究、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及配套智能制造装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千亿锂电产业基础。

2.金属合金新材料开发利用

       重点支持高强高韧镁合金、铝镁合金、钛合金和高品质特种钢等合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新型高效能钛合金、等离子精细熔覆耐磨耐腐复合钢板、深冲氧化用镜面铝材料等新材料产品,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支持交通、航空、民生等领域高性能轻量化合金材料的技术研究。

3.其他新型材料

       支持光纤拉丝、碳纤维、激光熔覆合金光电等开发与工艺制备技术研究及应用,支持新型保温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加强产品检测技术研究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拓展应用领域。

4.特色化工

       支持氟化氢、聚氯乙烯、甲醇、烯烃等特色化工产品开发工艺与装备研究。支持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示范,开发高端精细耗氯产品及高性能合成树脂,延长氯碱产业链,打造千亿特色化工产业集群。

(三)高端装备制造及藏毯绒纺技术研究及应用

1.高端装备制造

       重点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全流程的应用研究,开展智能机械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节能环保装置等新型装备制造,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2.藏毯绒纺

       重点开展现代电子信息、自动化、生物技术在特色纺织及藏毯绒纺中的应用研究。开展新型喷染和动物、植物、人工纤维合织等工艺和提、绣、贴、割、剪、印、整等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四)生物医药与高原动植物资源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

1.中藏药开发与应用

       推动青海省(国家)藏医药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加快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中藏药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中藏药剂型的改造和二次创新。支持和促进企业挖掘和研究名药名方,推动经典名药的二次开发应用。创新生物医药制剂、活性物质纯化萃取物等生产工艺技术,重点支持重大疾病治疗药物创新和产业化,开展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优化生产工艺等研究。

2.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

        依托青稞、牦牛等特色生物资源,开展营养功能成分提取、分离、功效评价、产品工艺,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食品、功能性食品和保健产品。重点攻克综合利用精深加工产业化应用技术,提升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依托特色农畜自然资源,重点支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生产关键技术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新一代信息技术

1.产业数字化

       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广泛化的发展特点,面向西宁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研发面向产业的数字化理论及关键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打造产业发展的数字引擎。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提升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2.大数据技术研究及应用

       建设数据资源聚集工程、数据开放融合示范工程、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等,推动政务、生产、流通、公用事业等领域大数据开放共享、挖掘利用和产业开发。重点支持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和生态体系,建立基础的标准体系和质量技术。开展消防、安全等监测预警及风险防范研究及应用,开展互联网技术等手段对非遗文化进行的有效传承,在提升体验,留存记忆、传播文化、保障安全等方面对文旅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研究及应用。

(六)生态环保与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及应用

       重点开展工艺节能、设备节能、电机系统节能研究,建立废物资源化、清洁生产、生态产业链、环境工程等绿色技术体系,推广先进节能、节水、节材、降耗新工艺、新技术,攻克推广工业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微滤、超滤、新生代膜材料等技术。以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支持开展电机系统能效提升、工业窖炉改造、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等研发。

(七)现代农业技术研究及应用

1.新品种培育、引进与示范推广

       围绕我市马铃薯、蚕豆、青稞、饲草、蔬菜、生猪、肉牛羊、中藏药、苗木等特色农产品,通过技术攻关,开展新品种培育、引进、选育与示范推广。

2.新技术开发、引进与示范推广

       针对我市农牧业生产技术实际水平,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特色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化肥农药减施、病虫害绿色防控、动物疫病防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土壤改良、温室增温保温等方面开展新技术开发、引进、集成与示范推广,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

3.新材料开发、引进与示范推广

       围绕我市农牧业生产实际需求,开展设施温室墙体材料、保温增温材料、骨架材料、农用物资以及其他农牧业生产必需的新材料的研制开发、引进与示范推广应用。

4.新机具开发、引进与示范推广

       针对我市土地和土壤现状,开展复式整地、定量施肥、精量播种、高速覆膜、高效施药、集成收获等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研究示范,研发轻便型、轻简化、本土化、组合式中小型配套农机装备,特别是适于山地和小块地操作的马铃薯、油菜、蚕豆、青稞等作物的联合机械。

5.新成果的转移转化和示范推广

       围绕我市农牧业生产实际需求,对历年已取得的有较高经济社会效益收益预期,但尚未转移转化的农牧业科技成果,结合实际进行转移转化,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三、支持方式

       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原则上采取后补助方式进行支持。项目立项后,由企业先行投入资金,进行项目研发,项目完成并取得成果,经绩效考核和研发投入评审确定后,给予补助。

四、联系方式

1.支持方向:(一)新能源——(六)生态环保

管理科室:市科技局高新科(0971-8230515)

联 系 人:马海玲   阿  婷   马艳萍 

2.支持方向 :(七)现代农业

管理科室:市科技局农社科(0971-8230521)

联 系 人:阿岩君  毛爱燕   迟  昊


附件2 

2020年西宁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计划申报指南 


一、支持重点

       全力打造青海省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支持开展西宁市基础条件、发展特色、发展重点、发展规划等方面软课题研究和R&D强度、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指标统计及测算分析。

       重点支持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营服务。

       重点支持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促进科技资源的开放整合与高效利用。

       支持通过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框架确定,并对我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政府间科技合作交流项目。

二、支持方向

(一)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重点支持央企、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国家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大学、省属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西宁设立研发机构,在锂电、光伏、铝镁合金、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等领域建设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支持企业搭建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一条龙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开展技术公关、培育技术人才,重点推进光伏产业新型技术研发平台、锂电产业技术研发平台、铝镁合金高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生物资源技术研发平台等专业性技术创新平台。

(二)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

       重点支持西宁科技服务业发展,促进科技资源的开放整合与高效利用,推进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重点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软、硬件支持,承载转化高校成果、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孵化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功能,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建设。

       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农业科技园区智慧农业建设,支持园区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研发、打造集科技服务、技术推广、产品销售、农产品追溯等为一体的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服务和管理能力。

(三)科技合作交流平台

       围绕加快科技合作交流,鼓励支持跨区域科技合作,围绕我市特色优势产业,与上海浦东、南京、北京中关村等重点地区建立特色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重点支持围绕我市经济社会重点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促进区域融合互动发展。

三、支持方式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直补或后补助奖励方式进行支持。

四、联系方式

管理科室:市科技局高新科(0971-8230515)

联 系 人:马海玲   阿  婷   马艳萍 


附件3 


2020年西宁市民生科技专项计划申报指南 


一、支持重点

       坚持科技引领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突出科技支撑作用,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力支持我市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

       围绕科技精准扶贫工作,鼓励和支持科技“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投身贫困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实施扶贫科技项目为载体,强化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的支撑作用。

       围绕民生科技创新,支持乡村振兴、医疗卫生健康、安全生产等民生项目,解决农村发展、群众健康、公共安全等瓶颈问题。

二、支持方向

(一)科技惠民

1、科技精准扶贫

       支持在贫困乡村开展经济作物种植、牛羊养殖、林下产业、优质牧草、中藏药种植、光伏产业和太阳能节能等实用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支持开展农产品加工、贮运销售等农业创新示范建设,有针对性地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推动贫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脱贫的支撑作用。

2、医疗卫生技术防治与示范(医疗卫生类科技项目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前期申报评审工作)

       重点支持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加大已有重点学科组织申报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开展西宁地区高原性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地方病的临床诊治新技术及预防措施研究;重大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防治诊疗技术和临床方案的优化及规范化研究;临床新技术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研究;多学科综合诊治及预防模式的建立;引进国内先进医疗技术和手段在本地区成功示范和应用等,通过开展安全、有效、低成本、适宜基层推广的临床技术研究,促进我市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3、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支持蔬菜、肉蛋奶、冷水鱼、食用菌等“菜篮子”产品的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稳步提高全市“菜篮子”产品生产水平和保障供给能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支持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开展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研究,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规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术和综合配套技术研究,进行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

4、污染控制与循环利用技术

       支持环保部门及相关单位开展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水体污染控制与黑臭水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研究和科技攻关。开展周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污染控制等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机动车尾气污染减排体系。开展水源地保护、大型水库等区域及周边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开展工业与生活污水高效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工艺设备与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城市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分散处理与应用,加强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集约化养殖场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持城镇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支持各企业开展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改造与应用,减少对本地区环境的污染。支持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构造技术研究等,提高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5、社会服务技术集成应用

       支持在教育、康养、文化、家政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消防、地震、气象、生物等灾害预警与防治技术体系;先进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可复制模式技术集成应用,以信息化技术推进社区管理,开展智能化管理信息技术示范应用,推动智能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与社会管理深度融合,综合提升突发事件防范及应急处理能力。

(二)创新创业及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

       支持优秀科技特派员实施具有市场潜力和特色优势的创业链项目,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展星火培训,重点支持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实用人才培养。

2、创新创业

       支持我市优势学科、行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人才小高地”科技创新团队,以创新科技服务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基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支持法人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型农业合作社联合开展新产品、新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优先支持有外国专家参与的科研项目。

三、支持方式

       民生科技专项原则上采取直补方式进行支持。